Posts

關於失敗

Image
    不知怎的,總是在自己的生活之中感受到極為強烈的失敗感。這似乎已經是一個挺嚴重的問題了,但是自己始終沒有想明白。故暫且不談自己這中失敗感的來源。想說的其實是一個看待失敗的視角。     對於失敗,我想絕大多數人應該是一個唯恐避之不及的態度吧。沒有人喜歡失敗,說起失敗,腦海中首先浮現大多是一些負面、消極的詞彙。就連“失敗是成功之母”這句名言也是在講暫時的失敗不要緊,我們離成功又進了一步,似乎這便是失敗這件事本身所具有的唯一正面價值了。那麼失敗到底還有沒有其他的積極意義呢?     或許經歷失敗或許是有必要。失敗能讓人“停下來”,這種挫敗感可以幫助有精力去審視自身以及自己所處的這個系統,幫助我們反思,發現自身的問題或者是這個系統本身所存在的弊端。在一個巨大的機制與系統之中異常順利沒有經歷失敗的人或許便不太能有此種機會。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進入名校的同學可能便不會對教育資源分配不公或應試教育有太多反思;社會中的高收入人群可能便不會關注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生存狀況;進入政府體制內部的人可能更加傾向與為政府行為辯護。在一個太過安逸舒適的生活中,我們只顧着向前,速度越來越快,在這種快感的驅動之下,反思大概更加困難了。(自己寫日記的情況或是一個佐證)     但是我們也很清楚:雖然生活中需要一些失敗,但他絕不是我們最終所欲求的。失敗這件事情本身對我們是一個驚醒,提醒我們反思自己或是反思生活。但若是因着失敗具有此種積極意義,我們便採取一種 安與現狀,安與失敗的自欺態度也是絕不可取的吧。 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

關於讀書

       一直自詡為愛好讀書的人,可是最近遇到的事情卻讓我產生了不少困惑。 前幾天在跟同學聊起美國2020大選的事情,中間聊到了“左右”的問題,被問道“左右”的定義是什麼,怎麼區分的問題。自己作出了一個很勉強的回答,但是很不滿意這個回答。 在讀《哈耶克文集》的時候,發現其中一篇文章是自己在幾個月以前讀過的,可是自己卻完全回憶不起來文章中的任何觀點,看法。 在上中特課程的時候,聽着講台上老師的觀點感到異常厭惡與憤怒。想要反駁些什麼,卻組織不出什麼觀點,有一種書都白讀了的感覺。      以及聯想到花了兩周的時間便匆匆讀完了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卻沒有什麼啟迪。或許自己真的應該停下來想想應該怎麼讀書了,我是不是抱着一種功利的心態在讀書呢?  

毕业

        六月二号毕设答辩结束,自己的本科生活告一段落。现在闲下来了,想写点儿什么,却没什么思路,索性记一下流水账吧。(想到什么写什么)         因为COVID-19的关系,一直在家呆到了五月二十。寒假的前四分之三的时间里都是比较闲的。主要时间大概都花在了玩上面吧,每天也花点儿时间读书。一共带了五本书回家看的,看完了《尼各马可伦理学》、《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霍乱时期的爱情》以及《百年孤独》(其中还有一本英文书没读下去)。小说总是读得很快的,老实讲,自己并不是特别喜欢这两本小说。四月下旬,收到学院的通知,毕业设计的中期检查开始了,由于是网络答辩的缘故,虽然答辩的时候被老师讲什么也没做,但是心里还没有真正开始着急。         大概是五月十号左右,学校研招办终于发通知讲研究生复试的事儿了。研究生复试在网上进行,所以取消了复试笔试,改为面试的时候随机抽题解答。同时教务处又通知需要提交毕业论文初稿进行查重了,而我当时还没有开始写毕业论文。之后的几天都处于很烦躁的状态,一方面觉得研究生复试准备一点儿也不充分,另一方面,我的毕业设计做不出来结果,担心不能顺利毕业。复试是在19号进行的,一共分为三个部分,听力,做题还有与老师交流。听力部分没有听清楚、抽到的题目刚好是自己没有复习的科目、老师问了下毕设的问题,因为自己没有完成,所以也答得很不好。总之复试完感觉很糟糕。之后就是赶毕业论文了,在学校熬了两晚夜,在查重截止前提交了上去。最终6月2号通过答辩,本科阶段的学习告一段落。         研究生的录取结果也在准备答辩的期间公布了,自己志愿里的老师一个没录上,被调剂到之前没怎么关注的老师那里。研究生阶段大概就是主要做氢能燃料电池了。其实心里蛮迷茫的,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打算。我只是不想成为身边同学的样子。

已结束的爱情

和她的”爱情“开始于1月20号,那几天正是疫情显露于公众视野中的时候。现在疫情还没有结束,自己期待中的爱情却已经夭折。分手已经一周了,虽然没有高中毕业时被她分手那次哭得昏天黑地,可是仍旧像没有缓过来一样,心里不太愿意喜欢了这么久的女孩子就这样子错过。当然,结束了就是结束了,不管自己愿不愿意接受。 这一次,一共见了两次面,一次是表白,一次是分手。因为这疫情的关系,这段感情就像网恋一样飘渺,我并不是特别会聊天的男生,加上自己与她的兴趣爱好差异,实在没有多少共同话题,于是结束了。其实自己也知道,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作为一个男生,性格懦弱、缺乏自信,这样的自己是不会有女孩子喜欢的吧。分手那天,她始终面无表情,让人看着难受;而自己则很不争气的哭了。和她同行的朋友劝我说需要改变,我需要打开自己的社交圈子,我需要认识和接触更多的人。而我的另一位朋友则问我对她的喜欢是否还停留在高中时期的留恋里面,老实讲,我自己也不确定,唯一肯定的是我是喜欢她的,而且因为分手很难过。但是啊,但是她态度已经那么坚决了,我不可能再厚着脸皮纠缠了。我是需要改变吧,我需要改变。 说起改变,似乎从今年一开始就说要改变,要更加勇敢。在跟她表白的时候也在心底告诉自己:要为了她做出好的改变。和她在一起的五十多天里,我到底做出了什么改变呢?似乎没有,真要讲的话,还是有一个变化的:因为她开始玩王者荣耀了,玩一个自己之前一直有点儿”鄙视“的游戏。但是这不是一个好的改变啊。想要改变真的就这么难吗?我真的厌倦了现在的自己了 说回疫情,从春节前几天便在网上引发了不小的恐慌,从武汉封锁开始尤甚。我因为姐姐和姐夫在湖北的缘故,在开始的几天里倒也蛮关注疫情的发展的,可是逐渐到后期,自己似乎越来越提不起兴趣了。无论是湖北红十字会的事,还是李文亮医生去世在互联网引发的言论海啸,似乎都不能提起自己参与的兴趣了,说不上什么原因。比起去年的香港远动,疫情这件事也更贴近自己的生活,却完全找不到任何激情参与其中。又或许,真的是太贴近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事情都没有处理好,对那些距自己太过遥远,而只能通过网络参与的事情太过疲惫了。而自己也确实因为这疫情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不能去见女友(或许也是分手原因之一),研究生复试时间未定,无心做自己的毕业设计。如今疫情已经在全球蔓延开来,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   自一月初回家以来,已经在家里呆了两个月多了。这么

迟到的总结

迟到的总结 (二月初的文章,三月才发。。。标题蛮恰当的) 农历新年已经结束了,只是由于武汉肺炎的关系,目前仍旧闲在家里。虽然知道自己有很多“正事儿”可以做,但是始终不太能静下心来。索性花点时间回顾下自己的2019年,并为2020年许下美好的愿望。 2019年自己的生活 从现在再回看自己的2019年,真的是平淡无奇的一年,已经记不太清楚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发生,不过总体印象是糟糕的。糟糕的生活,糟糕的心情,糟糕的人际关系,还有糟糕的功课。

谈谈网络

互联网1989年诞生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了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从第一次接触互联网算起,也已经有七八年的网龄了。想借这篇文章梳理一下自己使用互联网的一个大致轨迹,并谈一谈自己如今的看法。

如何看待观点冲突

      最近因为一问题,感到十分苦恼。我发现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互联网都会发现与自己所持观点不同甚至相互冲突的观点。由此产生了疑惑,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件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态度与看法?当这样的冲突产生时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态度?便想写一下自己对于这件事情的一些思考与想法。 我为什么会对观点的不统一而烦恼           这个问题正是我苦恼的原因:我意识到每个人的价值观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与角度不可能完全相同,由此而产生了观点意见的相互冲突。我知道这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情,但是我意识里对此现状感到不满与烦恼。